Thursday, March 31, 2011

朝鲜人终于可以认祖归宗了 / The Ancester of Korean - Gilyak and Koryak

高丽的亲缘民族--科里亚克人Koryak,吉利亚克人Gilyak
吉利亚克人Gilyak(尼夫赫人Nivkh)
吉利亚克人Gilyak,又称尼夫赫人(费亚克人),是西伯利亚东部民族,居住在阿穆尔河下游及其附近地区和附近的萨哈林岛上。据1979年的人口普查,总共有4,400人。目前约有4,700人。其语言为吉利亚克语,属古西伯利亚语。吉利亚克语有3个方言,分别是Amur,East Sakhalin Gilyak,North Sakhalin Gilyak。 经济上以传统的捕鱼和猎海兽为基础,自19世纪中期开始有农业。直到近期,狗仍是唯一的家畜,用于拉雪撬、制毛皮、作肉食,又是交换媒介和财富标志,并在他们的宗教仪式中占重要地位。现开始发展耕作、园艺和畜牧。宗教上受与其毗临的满 - 通古斯语族民族的影响较大。
吉利亚克萨满使用的萨满鼓与满洲人的抓鼓在形制上非常接近:鼓身不大;鼓圈较窄,为椭圆形;鼓背设有鼓绳,鼓绳以十字花形状交叉于鼓背并与鼓框相联结;鼓环在靠近抓环的部位串在鼓绳上;用“棒式”鼓槌击打。室内连接在一起的大炕,很象满洲式的蔓枝形火炕。可见其生活方式和习俗,是多么相近。
吉利亚克语属于吉利亚克-尼夫克语群,这个语群包括吉利亚克语,尼夫克语,新罗语,加耶语,三韩辰语诸方言等。目前只有吉利亚克语(或称尼夫赫语)在使用,通行于黑龙江入海地区和库页岛上。尼夫克语使用者极少。新罗语,加耶语,辰韩语,马韩语,弁韩语都已经融入现代朝鲜语(韩国语)当中。朝鲜半岛南部和东部濒海地区的一些韩系语言也属于吉利亚克-尼夫克语群的一个亚分支,推测远古时期吉利亚克-尼夫克语群是沿着海岸线由勘察加一直延伸到朝鲜半岛南部,后来由于通古斯语族肃慎系民族和东夷濊系民族的相继东扩,割裂了南北两个吉利亚克语群的联系,使得吉利亚克语群被压缩在南北两块狭小的飞地上各自演化,北部的吉利亚克人被通古斯人驱赶到阿穆尔河下游地区和萨哈林岛。南部韩系各族则被北方东夷濊系民族压缩到朝鲜半岛南端,逐渐发展为后来的三韩。
吉利亚克人和 科里亚克人,朝鲜人一样,是世界上几个对狗肉青睐的民族之一。俄罗斯联邦的吉利亚克人(现称尼夫赫),也就是我国史书上所说的费雅喀人。吉里亚克人在往来通行时不使用马,而是依靠狗。他们每家都饲养着几百条、甚至上千条狗。这些狗吃的几乎都是黑龙江盛产的鱼。在200多年后到过那里的马克写道:吉里亚克人和果尔特人(纳特基)仍然每年作商业旅行,以期直接获得他们需要的物品,包括足够一年食用的粮食。马克还从居民口中得知,第一批马是他们从瑷珲城的达斡尔人那里得到的。考古资料表明,黑龙江流域自古就住有从事渔业的部落,他们定居在土屋里,制作带花纹的陶器。他们的直接后裔就是吉利亚克人。吉利亚克人在19世纪初还使用陶器,铁器是在相当晚的时候才从邻近民族引入的。渔业几乎是他们从事的唯一活动。不容忽视的是,波雅尔科夫说:吉利亚克人有“没有马的棚圈”,这些木桩结构形式的棚子看来是他们的夏季住宅。
在严寒的北方,马、牛等牲畜难以驯养和繁殖,狗便成为最主要的运输工具。早在元代,这里的居民便使用只能在冰雪上行走的狗车,每车以四狗挽之,悉谙人性,“狗车形如船,以数十曳之,往来递运”(《明一统志》引元志)。元朝政府曾在黑龙江下游沿岸设置狗站,作为沟通内地与边疆的交通手段。黑龙江下游的吉利亚克人不仅冬天以狗牵引雪橇,夏季也经常用狗拉纤,乘船溯流上行。狗还是狩猎中的得力助手,清人吴振臣在《宁古塔纪略》中也提到,当地“猎犬勇者,能搏猛虎”。(吴振臣《宁古塔纪略》)总之,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在茫茫的雪原上,是狗为人们承担着轭运、迁徙和狩猎的重负,离了狗,人们简直寸步难行。黑龙江下游托姆津河(图穆宁河)流域的奥罗奇人,家家户户养狗,有的多至20头;吉利亚克人的各村屯,均畜养着数百头狗。“一家之中不论男女皆畜犬,有祖父之犬,长子之犬,次子之犬等,各养三至五只,故一家养犬数目很多。”([俄]依·阿·拉帕金《奥罗奇—满族的近亲》)但是,渔猎经济收入的不稳定性,也使养狗成为一项沉重的经济负担。当地居民,必须在严冬来临前备足3000至5000条鱼干,才可保证漫长冬季中的一户狗食。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吉利亚克人和纳特基人不属于使马的人们,而是属于使犬部。他们既不从事农业,也不从事畜牧业,因而根本谈不上“种庄稼”和“使马”。吉利亚克人和纳特基人所食用的粮食和生活用品要靠使马的人们来提供。他们都居住在黑龙江的下游,而下游的居民则把黑龙江称为“玛穆”。鄂霍次克海岸附近的通古斯人也不属于使马的人们。他们捕猎为生,不种庄稼,也不把黑龙江称为“阿玛尔”,而是统称为石勒喀河。
吉利亚克人Gilyak
早在至元初年,孛儿只吉氏(元)已将其版图扩展到了今黑龙江口的区域,从而与“斡拙”、“吉里迷”、“骨嵬”等部落集团发生了交涉。关于这三族,本篇结论:在唐被写作“窟说”、“郡利”的“骨嵬”和“吉里迷”,在明、清分别为“苦兀”、“库野”和“乞列迷”、“费雅喀”,分布在今黑龙江下游到库页岛北部的区域。 逮到嘉庆前、后,作为部落集团的“库野”,逐渐溶入“费雅喀”之中而成为如今的“尼夫赫”人。
为部落集团总称的“斡拙”、亦“野人”,辽时在今松花江中游、 金时在今黑龙江中游出现。 到了元、明代,该名词还包括今黑龙江下游的“野人”、外兴安岭甚至东西伯利亚、 堪察加沿海的居民“北山野人”。
孛儿只吉氏(元),也许同时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幅员最为辽阔的王朝。 《元史》卷五八〈地理志〉称:“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 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1。 就其各个方向的疆域来看,东北面显然是其成功拓展的例子。 除以所“臣服”的王氏“高丽”虚设“征东行省”外, 合罕还肇建了“辽阳行省”以总治辽水、今辽河东、西乃至混同江、今黑龙江南、 北的广袤地域2。 “辽阳行省”,又缘大部份领辖土地在辽水之东而被“异称”为“辽东”。 戚辅之《辽东志略》:“辽东地方数千里,东逾鸭绿而控朝鲜,西接山海而抵大宁, 南跨溟渤而连青、冀,北越辽东而拒沙漠。又东北至奴儿干,涉海有吉里迷诸夷之地, 咸属统内”
3。“奴儿干”,周致中《异域志》卷上:“弩耳干,在女真之东北,与狗国相近。其地极寒,雪深丈余。衣狗皮,食狗肉,养狗如中国人养羊。不种田,捕鱼为生,其年鱼多,谓之好收。出海青,产白鹿,有一兽人莫能见,常有蜕下之骨角,如龙骨相似”。 陆峻岭先生注云:“弩耳干,即奴儿干,在今黑龙江入海口特林地方。元代属合兰府水达达等路;明代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这个衣狗皮,食狗肉,养狗如中国人养羊的民族就是尼夫赫人(吉利亚克人)。
终朱氏一朝(明朝),“吉里迷”和“骨嵬”一直是栖息地互相毗连的二个部族集团。《景泰寰宇通志》卷一一六〈外夷〉引《开元新志》:“乞列迷有四种:曰囊家儿、福里期、兀剌、纳衣。性柔刻贪狡,居草舍,捕鱼为食。不梳刷,着直筒衣,暑用鱼皮,寒用狗皮,腥秽不可近,以溺盥洗。父子不亲,夫妇无别。不知揖拜,不识五谷六畜,惟狗至多, 乘则牵曳把犁,食则烹供口食。婚稼,娶妻姊,则妹以下皆随为妾。死者刳腹焚之,以灰骨夹于木末植之”。“苦兀在奴儿干海东,身多毛,头带熊皮,身衣花布。持木弓矢尺余,涂毒于镞,中必死。器械坚利。父母死,刳去肠胃,尸体曝亁,出入负之。饮食必祭,居处不敢对。约至三年,然后弃之。其邻有吉里迷,男少女多。女始生,先定以狗,十岁即娶。食惟腥鲜”。“囊家儿”、“福里期”、“兀剌”,《明太宗实录》卷一三一:“永乐十年八月,奴儿干乞里迷伏里其、兀剌、囊加儿、古鲁、失都哈、兀失奚等处女直野人来朝贡方物, 置只儿蛮、兀剌、顺民、囊哈儿、古鲁、满泾等十一卫”。其同名“卫”的所在,核以《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七册《明奴儿干都司》,分别在今俄罗斯萨哈林州钦盖、内什、哈巴罗夫斯克边区库利奇等处。当爱新觉罗氏统治前期,“骨嵬”、“吉里迷”分别被称为“库野”和“费雅喀”。《皇清职贡图》卷三:“库野居东海岛之雅丹、达里堪等处,男则剃顶心以前之发而著其后,长至肩即截去。草笠布衣,缀红布卐字于肩臂间,亦有衣鱼皮者。性好斗,出必怀利刃。妇女幼时,即以针刺唇用烟煤涂之。土语谓之库野话; 岁进貂皮”。 “费雅喀在松花江极东沿海岛屿散处,以渔猎为生。男女俱衣犬皮,夏日则用鱼皮为之。性悍好斗,出入常持兵刃;岁进貂皮”。
日本学者岛田好在《东鞑纪行解说》中释曰:“费雅喀人是现在的吉利亚克人;虾夷人把吉利亚克称为尼古奔或史米伦格。这个民族跨居于大陆和库页岛,在大陆从博戈罗茨科耶至黑龙江下游的东南岸和江口附近的南、北两岸狩猎”。而“吉利亚克”亦“ギリヤノヶ”,早经日本学者松井等在《满洲に于はる金の疆域》文中指出:正是“吉里迷”一名改变词尾后的形式。这一堪称“古老”的部族集团,到了本世纪二十年代以后, 又有了一个“崭新”的名称“尼夫赫(Нивхи)”。《苏联远东》第三章〈居民和文化〉: “在阿穆尔河下游的三角洲两岸以及萨哈林岛北部分布着尼夫赫人的村落(三千七百人), 尼夫赫旧称基里亚克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引《皇清职贡图》的相关记载中,特别指出:“库野人”之“土语谓之库野话”,而与之前、后衔接的“费雅喀人”没有类似的提到。实际上,与周围的部族集团比较:“费雅喀人”显得非常突出,卓有异点,特别是他们的语言。 P.马克《黑龙江旅行记》第三章〈从兴安岭到马林斯克哨所的航行〉:“基里亚克(Giliak)人居住在直到阿穆尔河河口二百俄里的地区,也定居在河口左右海滨的某些地方。尽管他们周围都是通古斯种族,但他们本身都不属于通古斯族,因此应将他们看作是外来种族。基里亚克人大概属于千岛群岛种族, 语言完全不同于通古斯语”。
高丽的亲缘民族--科里亚克人Koryak,吉利亚克人Gilyak
科里亚克人Koryak(koriak)和吉利亚克人(Gilyak)--被不少人类学家认为是古代秽貊--夫余人的后裔。现代高丽民族 Korean 音译也叫做科里亚 。。。
科里亚克人Koryak和吉利亚克人Gilyak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族源最接近朝鲜民族的民族,其中吉利亚克人的语言更与韩语存在诸多同源词,并拥有类似的语法现象。。。
俄罗斯联邦科里亚克自治区(Коря́кский автоно́мный о́круг)位于堪察加半岛北部及其临近的大陆部分。当地原住居民为俄罗斯少数民族科里亚克族。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俄罗斯只有9000名科里亚克人。科里亚克人主要居住在堪察加州的科里亚克自治区,少数人居住在马加丹州和堪察加州的其它地区。科里亚克语属古亚细亚语系楚科奇—堪察加语族,使用俄文字母的文字。科里亚克人信奉萨满教。科里亚克人与楚科奇人、伊杰里门人同源,形成于堪察加半岛和鄂霍茨克沿海岸北部。从17世纪末起俄国人开始向科里亚克人进行大规模远征,在18世纪中叶科里亚克人终于归顺俄国。1930年建立了科里亚克民族区,属俄罗斯联邦堪察加州。科里亚克人主要从事养鹿、猎捕海兽、捕鱼和狩猎。养鹿业、捕渔业、海兽捕猎业和毛皮业是科里亚克人的传统行业,游牧的科里亚克人经营养鹿业。
有关科里亚克人的最早记载见于17世纪三四十年代,那时还首次出现了“科里亚克”族这一名称。有预测认为,“科里亚克”这一名称源自科里亚克语中的“鹿”一词(古代高丽有鹿图腾),也有认为是祖先留给它们的自称。科里亚克人通常生活在宗法制大家庭中(这与高丽民族一样)。多妻制现象虽然存在,但并不常见。此外,科里亚克族自古以来实行明确的男女分工劳动制。萨满教是科里亚克人信仰的传统宗教之一(古代高丽先民也信奉萨满教),但也有一部分科里亚克人信仰东正教。狗拉雪橇自古就是科里亚克人常用的交通工具。会赶狗拉雪橇的人被称为“卡尤尔”,意为:极北地区赶雪橇的人。狗肉对科里亚克人来说也是御寒的食物。科里亚克人承认狼是鹿的东家、冻土带的老爷。不但禁止杀死狼,而且反对任何形式的伤害。
游牧的养鹿人有住在棚屋中的传统。棚屋建在牧场上,木杆撑起牢固的木质梁柱,上罩去毛的鹿皮,毛面朝外。定居的科里亚克人多半住在半地下式土房中,土房屋顶烟道口有防风雪堵塞的漏斗式结构,墙壁由原木搭成。炉灶位于房子中央。科里亚克人的传统节日都与季节有关:春天猎人们过鹿角节,秋天养鹿人过宰鹿节。捕鱼人在开始春季作业前要过兽皮艇下水节,而11月份秋季结束时过海豹节。节日庆祝活动上通常都会举行狗拉雪橇比赛等各类竞赛。科里亚克人的传统冬装包括由带帽子的皮上衣、长及脚踝的裤子和毛面朝外缝制的毛皮冬靴。靴子里中一般有皮袜子。值得一提的是:冬装分为内外两层,内层毛朝里,外层毛朝外。 髯海豹,又叫髭海豹、须海豹和胡子海豹,是一种大型海豹,是科里亚克人经常捕猎的一种海兽。(古代高丽的先民秽人也捕猎海豹,并进献给中原)。科里亚克人的手工艺装饰品包括经过艺术加工的毛皮、石头、动物骨骼、木头和金属制品。传统上来说,女人们在裙摆上缝上一宽圈滚边,材料为独特的皮质马赛克。男人用海象牙和角制成各种小人和小动物,制成装饰有雕刻图案装饰和画片的骨质耳环、项链、鼻烟壶、烟斗。养鹿人的基本食物是煮鹿肉。风干的鹿肉主要用于和树根、狗肉及浆果一起烹饪祭神食物。冻肉用于在路上吃。19世纪时这里才出现了面粉、麦米、茶、糖和烟草。

扶余人
是居住在中国东北部的古老民族,扶余人聚居于今日中国东北,那里谷物丰盛,余粮颇多。扶余国从前2世纪立国到494年东扶余国被高句丽灭国为止,历时约700年。后世的高句丽,百济都是扶余国的延续。朝鲜半岛的政权认为扶余人是今天韩国人/朝鲜人的先民之一。扶余人曾经有五批入高句丽,第一批是朱蒙离开东夫余时带去的,第二批是大武神王杀带素时,带素的从弟带10000人来附,以椽那部置之,赐姓络氏。第三批是曷思在鸭绿谷自立为王,其孙都头于公元68年时降高句丽。第四批是广开土王征服后扶余时。第五批是公元477年扶余王降高句丽文咨王时。高句丽的绝奴部由扶余人构成(包括扶余王)。最后入附高句丽的那批扶余人,没被高句丽同化,渤海国置扶余府与郑颉府,辽代置黄龙府管之,金代时已被当渤海人视之。
扶余国位于今天的吉林省扶余县,韩国也有叫扶余的郡,由此可见扶余是一个起源于东北,但现在的朝鲜人中也有扶余血统。
中国现有保留赋予人基因最多的是布里亚特人。他们是在大蒙古时代被蒙古化的,但从基因学角度看,他们与蒙古人并不相同,全亚洲脸型最宽短的是布里亚特蒙古人(短头形,值高达0.85)。

Gilyaks

Nivkh or Gilyak (self-designation: Нивхгу диф Nivxgu dif) is a language spoken in Outer Manchuria, in the basin of the Amgun (a tributary of the Amur), along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Amur itself, and on the northern half of Sakhalin. 'Gilyak' is the Manchu appellation. Its speakers are known as the Nivkh people.

Nivkh does not appear to be related to any other language. It is an isolated language. For classification convenience, it is included in the group of Paleosiberian languages. Many words in the Nivkh language bear a certain resemblance to words of similar meaning in other Paleosiberian languages, Ainu, Korean, or Altaic languages, but no regular sound correspondences have been discovered to systematically account for the vocabularies of these various languages, so any lexical similarities are considered to be due to chance or to borrowing.

The grammar of Nivkh is highly synthetic, with a developed case system, as well as other grammatical markers, but no grammatical gender. The basic word order of Nivkh is Subject Object Verb. Nivkh is notable for the high degree of incorporation between words. For example, those morphemes which express spatial relationships (prepositions or postpositions in many other languages) are incorporated into the noun to which they relate. A single word may consist of a combination of several roots, nouns, verbs, and affixes in order to express a particular meaning. Thus, in Nivkh, the formation of each individual word is significant to the sentence.


Koryaks

Koryaks (or Koriak) are an indigenous people of Kamchatka Krai in the Russian Far East, who inhabit the coastlands of the Bering Sea to the south of the Anadyr basin and the country to the immediate north of the Kamchatka Peninsula, the southernmost limit of their range being Tigilsk. They are akin to the Chukchis, whom they closely resemble in physique and manner of life. Also, they are distantly related to the Kamchadal (Itelmens) on the Kamchatka Peninsula.

The Koryaks' neighbors are the Evens to the west of Koryak lands, the Alutor to the south on the isthmus of Kamchatka Peninsula, the Kerek to the east, and the Chukchi to the northeast.

The koryak are typically split into two groups, the coastal people Nemelan (or Nymylan) meaning 'village dwellers' due to their sedentary fishing habits and the inland Koryaks, reindeer herders called Chauchen (or Chauchven) meaning 'rich in reindeer' who are more nomadic.

The Koryak language and its relative, Alutor, are linguistically very close to Chukchi. They are members of the Chukotko-Kamchatkan language family.

The name Koryak is derived from the exonym word 'Korak' meaning 'with the reindeer (kor)' in a nearby group Chukotko-Kamchatkan language.

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Koriak and Korean are just the different translation which refers to the same people. There was also reindeer worshiping in Korean culture in the past. Both these two groups of people have the habit of rearing dogs and eating dogs which is also similar to Korean.


Buyeo (Fuyu, 扶余in Chinese

Buyeo was the main race of an ancient Buyeo Kingdom which relocated from today's Manchuria to northern North Korea , from around the 2nd century BC to 494. Its remnants were absorbed by the neighboring and brotherhood kingdom of Goguryeo in 494. Both Goguryeo and Baekje, two of the Three Kingdoms of Korea, considered themselves to be its successor nation. Today both China and South Korea have counties under this name.

The Buyeo (Puyŏ, Fuyu) languages are a hypothetical language family that is related to the languages of Goguryeo, and Baekje with the Japonic languages. They can possibly be placed together as a family under the hypothetical Altaic family. However, this hypothesis is unverified and thought unproven.

The Buyeo language itself is unknown except for a small number of words, but thought to have been similar to the languages of Gojoseon, Goguryeo and East Okjeo.

Their direct descendants of Buyeo in China are Buryats. The majority of the Buryats people are now in Russia after Siberia was occupied by Russia. It is the largest ethnic minority group in Siberia and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ir homeland, the Buryat Republic, a federal subject of Russia. They are the northernmost major Mongol group. Buryats are now a branch of Mongolian. It was Mongolised during Great Mongol Period by the son of Genghis Khan, Jochi. However, from genetic point of view, they are different from Mongolians.

Tuesday, March 15, 2011

撒拉族就是今天的土库曼斯坦人

撒拉族,正式名称为撒拉尔(撒拉语:Salır)是古代西突厥乌古斯部撒鲁尔人的后裔,现主要聚居在中国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及其毗邻的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乡,有人口10.4万人(2000年),操撒拉语。
中国撒拉族古称Salor(或Salur),这个部落名起源于传说中的乌古斯可汗(被土库曼人视为自己民族的祖先)的亲孙子撒拉尔(Salur),意思是到处挥动着大刀和长矛的人,有“无处不在、战无不胜的征服者”(——《Ruhnama》)的含义。撒拉尔部落是唐朝时期游牧于新疆伊犁一带的乌护,后来西迁至中亚马雷、玉龙杰赤咸海地区。在塞尔柱帝国和后来的奥斯曼帝国的历史上,撒拉尔人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后来撒拉尔人西迁,一部分人定居在东部安纳托利亚(现在的土耳其境内)。留在马鲁及撒拉克的一部分人在较后的历史中被泛称为土库曼人,其中一部分在元朝时,由首领嘎勒莽(Qaramañ),阿赫莽(Axmañ)带领,取道撒马尔罕,吐鲁番、肃州到积石州,嘉裕关定居下来,成为今日青海的撒拉族。今天的土庫曼斯坦仍然有撒鲁尔部落,第一批撒拉人是作为西域亲军前来屯田的。其他人陆续前来。洪武三年,他们首领神宝入附邓愈。被赐姓韩,这姓是头人的姓。

撒拉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西突厥语族乌古斯语组,与阿塞拜疆语、土库曼语、土耳其语等十分接近。


撒拉族美女

东乡族的正确名称应该是撒尔塔人

撒尔塔——东乡族的自称。“撒尔塔”最早出现在15世纪作家纳沃伊的著作中,曾在中世纪的中亚地区广泛使用,对其含义,目前学术界还有争论。一般认为,这个词最初与商业有关,指商人、商队首领,后来泛指伊斯兰教教徒。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撒尔塔实指一个民族实体,是民族名称。11世纪以后,在中亚阿姆河、锡尔河和七河流域一带,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由突厥诸部(包括回鹘、葛逻禄)、突厥化的中亚土著粟特人、古花剌子模人和其它土著居民,以及波斯人、阿拉伯人为主形成的。他们操突厥语,信奉伊斯兰教,经营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人种上属欧罗巴人种和蒙古人种的混合体。13世纪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人西征中亚花剌子模,撒尔塔人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融入乌兹别克民族中;一部分人被蒙古人强征入伍,大批有技艺的工匠为蒙古军队服役,后来这部分人随蒙古军队东来,在中国河州以东的山区开荒屯田,逐渐由兵转民、安家落户,有些人成了回族的来源之一,其中一部分人在东乡地区戍边屯垦,以后由军户转为民 户,成为东乡族的主要来源。这些撒尔塔人与其它民族融合,逐渐形成了新的民族共同体——东乡族,他们仍自称“撒尔塔”。
东乡族自称“撒尔塔”,又作“撒塔”.源自梵语Sarta,意为商贾、部落、穆斯林,泛指中亚一带 的回回人。东乡族中广泛流传着自己的祖先是中亚细亚的撒尔塔人的说法,与东乡族族源来自中亚色目 人的说法相吻合。
  
  东乡族族源在学术界有多种说法,较有代表性的有两种:
  
  1、回回色目人为主说。
  
  东乡族是以居住在东乡地区的回回色目人(即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为主体,加上成吉思汗征服中 亚后解体的撒尔塔人,并融合了一部分蒙古人、汉族人等而逐渐形成的。此说渐为学术界认可,尤为本 民族所接受。其主要根据为:
  
  (1)从史籍记载看。十三世纪二十年代,成吉思汗征中亚,为了扩充军队,每陷一城,都要将大量的 中亚人强迫编入蒙古军中,或将其编为单独部队,称为“签军”.同时成吉思汗还在中亚大量征集各种 工匠和有技艺的人随军服役,或将他们押送后方进行生产。据《元史·太祖纪一》记载,1226年,成吉 思汗征伐西夏,此间又率兵继续南下,“渡河攻积石州”先后攻破临洮府及河州、洮州等地,当时河州 已成为蒙古军队的重要屯戍之地。而从中亚被签发来的中亚士兵和工匠,也随着蒙古军进入河州东乡地 区,并在这一地区被编入“社”,定居下来,成家立业,繁衍生息。他们逐渐与东乡地区别的民族相互 融合而形成东乡族,并采用了蒙古语。
  
  (2)从民间传说看。在东乡族群众中,广泛流传着自己的祖先是中亚细亚的撒尔塔人的说法。
  
  (3)从地名看。东乡地区的许多村庄,至今仍保留着以工匠的工种和以屯垦、牧养活动而命名的名字 ,如村名有“勉古赤”,意为银匠;“托木赤”意为铁匠;“陶毛赤”,意为制革匠;“阿类赤”,意 为编织匠;“沙黑赤”,意为沙罐匠;“一哈赤”,意为陶瓷匠;“坎迟赤”,意为麻织匠;“巴素赤 ”,意为狩猎者;“郭尼光”,意为羊沟;“夫格光”,意为牛沟。这些村名,显然是元代中亚人遗留 下来的。此外,还有一些地名与中亚一带的一些地名相同或相似,如东乡地区的甘土光、纳伦光、萨勒 、胡拉松等地名,分别与中亚的干土城、纳伦城、撒里普勒、呼里珊地名相同或相似。
  
  (4)从体形看。大多数东乡族男子高鼻梁、深眼窝、长胡须、椭圆脸;女子白皙、浓眉、大眼等。这 些体形特点与中亚人相似,而与蒙古人则差异较大。
  
  (5)从宗教信仰看。中亚色目人与东乡族都信仰伊斯兰教。
  
  (6)从姓氏和心理素质看。东乡族的姓氏有马、巴、牙、丁、买、米、下、仑、且、坡等,其中以马 姓为最多。马、丁等姓一般来自本民族人名的首音或尾音的汉语音译,因中亚撒尔塔人信仰伊斯兰教, 他们多以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之首音“穆”,取谐音马为姓。由此可见东乡族的祖先是从中亚一带 来的。
  
  此外,东乡族人在本民族内部论理是非和表明心迹时,常以“撒尔塔”起誓。可见“撒尔塔”一词 ,在东乡族人的共同心理素质上的作用。
  
  东乡族族源中的主要成分是中亚回回人。为什么东乡族操蒙古语呢?其原因在于元时蒙古人是统治者 ,回回色目人是被统治者,在河州和东乡地区屯垦戍边的回回兵士及各种匠人都由蒙古人统率,况且他 们来自各地,语言本不相通。在此情况下,他们接受一般官方的和通用的语言是很自然的。

2、蒙古人为主说。
  
  此说的主要根据为:
  
  (1)从语言看。东乡族与现代蒙古族的语言都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语法的结构基本相同,有 55%左右的词汇相同或相似。特别是许多基本词汇,如数词、生产、生活用具等,东乡语与蒙古语大都相 同。
  
  (2)从习俗看。东乡族保留了许多与蒙古族相同的风俗习惯,如放鹰、赛马以及有的地区所举行的“ 那达慕”和某些服饰等。
  
  (3)从历史记载看。元代东乡地区就有若干蒙古军驻屯,后来,大部分调走,以留下的这部分蒙古人 为主发展成为东乡族。
  
  除上述两种说法外,还有回族为主说;吐谷浑为主说;沙陀突厥为主说等。

东乡族美女

Monday, March 14, 2011

锡伯跟满人到底是什么关系?/ Are Sibe (Xibo) and Manchu People Related?

锡伯族据说是鲜卑拓跋人的一支,而且他们继承了族号,锡伯就是鲜卑(Sibe)的另一种译法。这差不多已是专家一致的说法了,可这里有个问题,鲜卑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族,而锡伯语则属于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的满语支,基本上它就是满族的一种方言,现如今,满人中会讲满语的已经很少了,而研究满语的学者基本上是锡伯人。由此可见这个本应讲蒙古语的鲜卑人的一支不知何故突然改讲满语的一个方言了。到底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锡伯人突然放弃了自己的语言而改讲他人的语言的呢?是在他们被异族打败后逃到满人的地盘然后就不得不讲满语了吗?要知道整个民族要改一种语言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啊!更何况是在交通和通信都不发达的过去。满族据说祖先是肃慎,东汉至魏晋时称为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唐朝时称靺鞨,辽朝至明朝末年时期称女真,跟鲜卑并没联系。那锡伯又是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跟他们攀上亲的呢?

It is said that Sibo comes from Tuoba, one clan of Xianbei (Sibe). Actually Sibo and XianBei are two sides of the same thing. Almost all the experts agreed that Sibe and Xianbei are the same thing. But there is a problem. Although both terms are under the Altaic group; Xianbei was in the Mongolic language but Sibo is the Tungusic language. When and under what circumstances, did the Sibo people suddenly undergo a language shift? Is it because they were defeated by other groups and ran away to Manchuria then forgot their own language in favour of the Manchu language? The Manchu language is also under the Altaic group; the Tungusic Manchu branch is just like Sibo Language. Sibo language is very similar to the Manchu language. In fact, it is a dialect of the Manchu language. The first ancestors of the Manchu were the Sushen, a people who lived during the second and first millennia BC. They were followed by the Yilou people, who were active from AD 202 to 220. The Wuji followed in the 5th century and the tribes of the Mohe in the 6th century. One of the tribes of the Mohe, the Heishui (Amur River) tribe, eventually became the ancestors of the Jurchens, from whom the Manchu originated.
The Jurchens under the Wanyan clan established the Jin Dynasty (literally Golden Dynasty) that ruled the northern half of China (1115–1234) and rivaled the Song Dynasty in southern China. The Jin was conquered by the Mongols under Genghis Khan.
Before the 17th century, the ancestors of the Manchus were generally a pastoral people, hunting, fishing and engaging in limited agriculture and pig-farming. They were completely separate from the Xianbei. Today almost all of Manchu people are unable to speak the Manchu language. Most of Manchu language scholars in fact are Sibo people. But how could they switch 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 in those days both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was poor remains a mystery.


Sunday, November 28, 2010

中国还有那些领土未收回? / Land Belongs to China but Now Occupied by Foreign Countries


1、缅甸:   
划走我国十八万平方公里的江心坡、南坎。江心坡,相当于安徽省的面积。1960年《中缅边界条约》,沿着麦克马洪线和1941年英军声称"抗日"而越界的占据线,把在清代属于云南省的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让给了缅甸,占缅甸现有国土面积六十七万平方公里的四分之一强。  

2、越南:   
部分西沙群岛,28个岛礁,老山。1965年,为了支援越南的抗美战争,周恩来和越南总理范文同签署协议,将我国北部湾里的白龙尾岛(越南称夜莺岛),出借给越南政府,让其在上面修建雷达基地,作为预警轰炸河内的美国飞机。这个岛屿,至今越南没有归还。北部湾是个圆形的,世界少有的辽阔的大海湾。白龙尾岛就是这个圆心,有了它,简直可以轻易控制整个北部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最近北部湾划界,白龙尾岛已经划到了越南海域内。看来要回来也难了。 1999年12月30日,《中国和越南陆地边界条约》,云南老山和广西法卡山划归越南。
 
3、蒙古及周围  

4、朝鲜:   
部分长白山和天池的一半。1962年,金日成以长白山是自己在日本殖民朝鲜时打游击的地方,希望中国能了解朝鲜人民对此地的革命感情,将长白山划给朝鲜,当时毛反苏,在共产国际里很孤立,为争取朝鲜成为反苏盟友,同意把长白山的一角(有说是1/2,另个说法是 53% )和八个山峰中的三个划给了朝鲜,这就是1962年中朝边界协议的来源。
  
5、尼泊尔:   
部分喜马拉雅山. 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和尼泊尔交界处。"珠穆朗玛"为藏语"女神第三"的音译。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皇舆全览图》上作朱母郎马阿林。1961年10月5日,尼泊尔国王马亨德拉在北京参加了国庆典礼后,与当时的国家主席刘少奇签署了中尼边界条约。该条约第十一条规定,边界线在延着分水岭到兰巴山口后:再延山脊大体东南行,经过卓奥友山、普莫里山(尼尔朗古)、珠穆朗玛峰(萨加 码塔)和洛子峰,到马卡鲁山;然后延山脊向东南转东而行,到波底山口。边界线划过珠穆朗玛峰顶。当时尼泊尔国王的地位并不巩固。马亨德拉在上一年解散了民选政府,把大权集中在自己手里。与信奉民主政体的印度的关系降到最低点,印度暗里支持反对派在印尼边界的游击活动。马亨德拉对北京也谈不上特别友好,CIA在1960年开始训练中尼边界的z民武装。这位国王,可以压一下也可以拉一把。为了与印度争当亚非拉新独立国家的龙头老大,对这位毫无谈判实力的国王,送上如此重礼--部分喜马拉雅山。远在英国人知道珠穆朗玛峰之前,中国已经对她作了勘察和测量。比英国人早了一百四十年,清代的三名官员,在绘制西藏地图时,就把珠穆朗玛峰载入了铜版的《皇舆全览图》。"舆"指广阔的土地,《易经 说卦》曰,"坤为地,为大舆"。"皇舆"就是皇家的土地,"舆图"就是地图,在古文里常作"疆土"。后来中国和巴基斯坦谈判边界问题时,巴基斯坦援引珠穆朗玛峰的先例,把喀喇昆仑山的主峰乔戈里峰(即西方登山界所称的K2,海拔8611米,世界第二高峰)割走了一半。文革后,外交谈判逐渐地公布了一些。1988年出版的由前外交部副部长韩念龙任主编、现任外交部长钱其琛任副主编的《当代中国外交》,透露了割让珠穆朗玛峰是最高领袖的亲自决断。著名历史学家谭其骧编一本有古地名的地图集。比较清代,中国方面让出的二百平方公里以上的地段有七块之多,最大的超过二千平方公里。这本地图集里,珠穆朗玛峰标在中国境内。这本地图集是保守的。据清代的舆图,现在远在边界线之南的干城章嘉峰(藏语"五宝雪山"之意,海拔8585米,世界第三高峰),当年也是中国的领土。1962年中国和尼泊尔谈判边界时,毛指出:珠峰举世闻名,中国和尼泊尔单独拥有都不好。最好是一家一半,让它成为边界之峰,友谊之峰。  

6、印度:   
大家都知道中印之战的结局。由于麦克马洪线。印度大概占领中国1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7、巴基斯坦:   
1955年,周恩来访问克什米尔,主动提出把新疆的坎巨提地区让给巴基斯坦。  

8、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江东六十四屯
1856年中俄签订《瑷珲条约》时,明确规定:中国人在江东六十四屯拥有永久居住权,中国政府对江东六十四屯拥有永久管辖权!实际上,这是中国在丢了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后争得的一点"面子",其实这也是狡猾的北极熊对清朝官员玩的一把文字游戏:什么居住权?管辖权?都不是主权,主权在我!中俄两国规定以黑龙江为界,要争只能争边界以主航道中心线为界还是以航道的哪一侧为界,而不可能争到远在黑龙江北侧岸上的江东六十四屯!清朝官员被欺骗玩弄了不说,还自鸣得意的以为已经给了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的中国同胞一个满意的交代!
江东六十四屯,位於精奇里江以南,黑龙江以北的三角洲地带,面积约8000多平方公里,是根据《瑷珲条约》第三条规定孤悬于黑龙江以北归我国管辖的地方。那里的住民都是不肯附俄的山东籍义民,他们在那里渔牧耕织,可以独立生活,才得以仍归我有,并且规定「俄罗斯人不得侵犯」。但《瑷珲条约》之後,俄寇并不尊重其存在,他们用种种卑鄙手段困扰住民,希望他们受不住困苦而逃回黑龙江南。但我们的同胞们誓死不离故土,一直挺了下来。
一九00年义和团之乱发生後,我们所要杀的对象虽然并无俄帝在内,但俄帝终是「洋人」,竟藉「灭洋扶清」为口实,进兵占领东北!东北都被占了,江东六十四屯更不可能幸免。于是,俄帝用大兵在七月廿四日将江东六十四屯围住,把十六万多居民奸的奸了,杀的杀了;最後把剩下的男子集中在黑龙江边,用子弹逼入江中,一一射杀或溺毙,偌大的黑龙江竟一时为之染红,这就是列宁曾经谴责的"江东六十四屯大惨案"!
俄帝就这样把江东六十四屯豪夺以去,以後没有在任何条约中提到它,那地方不声不响地变了颜色!
 
伯力和黑瞎子岛
黑龙江的北岸,乌苏里江东岸,有一串熟悉的地名:库页岛、庙街、海参崴、双城子、尼布楚、雅克萨、海兰泡、外兴安岭,还有那令人刻骨铭心的江东六十四屯!而可能最容易让人遗忘的,可能就是现在被成为"哈巴罗夫斯克"的伯力和被称为"大乌苏里岛"的黑瞎子岛了!
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合处,有一个岛屿,它的名字叫黑瞎子岛,面积仅次于上海的崇明岛!它也有一个外国名字,叫"大乌苏里岛"。记住,这个岛屿位于黑龙江以南,乌苏里江以西,根据中俄任何平等的和不平等的条约,这个岛无疑都应该属于中国。然而,现在这个岛屿已被帝俄占领!有人为了获得俄罗斯的短暂利益,准备出卖这个自古属于中国的岛屿!他们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用外蒙古和唐努乌梁海模式"解决"国人的黑瞎子岛情结。所谓"外蒙古和唐努乌梁海模式",就是悄悄的放弃那片领土,然后在报刊、杂志、媒体、历史教科书上只字不提,让国人渐渐地遗忘它!这种方式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大陆13亿人口,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外蒙古和唐努乌梁海应该是我国的领土?现在,这种模式又用到了黑瞎子岛"身上",要不了多久,将不会有几个中国人会记得自己的国家还应该拥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岛屿!
黑瞎子岛是一块沃土,原本与三江平原的大陆相连,后来由于两江的冲刷,逐步远离大陆,成为岛屿。黑瞎子岛的一切,都与三江平原是那么的相似:原来也是"北大荒"。后来在中国人开仆"北大荒"的年代,俄罗斯人的紧迫感加剧,于是也有大批俄罗斯人侵入黑瞎子岛。情况对于中国才越来越紧迫,如果50年不收复黑瞎子岛,它将真正成为俄的领土!
在黑瞎子岛以东,有一个城市,它就是我们萦牵梦绕的故土伯力。1840年后,沙俄的探险家哈巴罗夫窜入了这个城镇,于是在1856年《瑷珲条约》签定后,这个城市被正式命名为"哈巴罗夫斯克"!现在,这座城市是帝俄"阿穆尔州首府",居民除少数犹太人和华人以外,绝大多数是俄罗斯人----它已经完全被帝俄殖民占领了!
伯力的重要性就在于它紧邻黑瞎子岛,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门户。帝俄拥有这座城市,就扼住了我国通过黑龙江出海的通道;而一旦伯力失守,黑瞎子岛就将成为我国收复的第一块失地---如探囊取物!我国军队就可以顺黑龙江直下,直取庙街,过鞑靼海峡,直取库页岛!此外,帝俄通往海参崴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以伯力为咽喉,一旦伯力失守,乌苏里江以东大片土地就将会被中国收复!帝俄是知道这层厉害关系的,所以,它不但重兵把守他们的门户"哈巴罗夫斯克",而且还坚决不愿放弃黑瞎子岛这个本来应该划归中国的岛屿。

当年俄国通过多份不平等条约强行瓜分出去的,但是苏联解体后,以上4国均有获得我国以前领地。在蒙古以东的中国北方领土有三大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外兴地区",乌苏里江以东的"乌东地区",有40万平方公里,还有一块就是库页岛。这些领土虽然被俄国侵占,但历届中国政府没有放弃索回权利,毛说不要收回沙皇占领的土地,但并未签约。然而,在1991年5月16日签订了主动弃权的《五.一六协定》,即《中苏国界东段协定》。

 
9、图瓦共和国:
  
唐努乌梁海原来是外蒙古的一部份,于外蒙古独立之时,被苏联侵吞。地处外蒙古西北部、西伯利亚以南,北靠萨彦岭,南抵唐努山,是位于两山之间的狭长地带,总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唐努乌梁海被前苏联侵吞之后个瓜分为三个部分:俄罗斯联邦的图瓦共和国,图瓦共和国以西属于阿尔泰共和国的部份,以及蒙古的库苏古尔省。但由于后两部分事实上已没有了唐努乌梁海的痕迹,因此,通常所指的唐努乌梁海地区实质上是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1916年12月28日,由于俄国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决定由乌里雅苏台佐领专员兼管唐努乌梁海事务,恢复对该地区行使主权。1918年-1919年,沙俄被苏共推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派兵驱逐盘踞在唐努乌梁海地区的沙俄残余势力,重新将唐努乌梁海纳入中国版图。但是,因为孙文的不断革命,中国再次丢失。目前被外国占据的领土。

10、日本:
马关条约"日本强行割让我国辽东半岛、台湾省、澎湖列岛.辽东半岛和台湾收回。但是钓鱼岛至今未归还。

琉球---中国的土地
琉球自古以来就附属中国,最早在史书上关于琉球的记载可追溯到千年前的隋朝,那时中原与琉球的商贸发展、人民往来已十分活跃.朝廷曾派出大臣朱宽劝说琉球王进贡臣服隋帝。另一记载是十四世纪,明太祖年间中国的又一鼎盛时期,琉球王正式向朝廷进贡,接受中国保护和册封,派出大量学生学习吸收中原的文明文化,和朝鲜、越南、缅甸、西藏一样成为中国附属国,即"tributary",它不同于近代西方"colony"殖民地,但类似于中古欧洲农业文明和"奥匈帝国"时期的"进贡国"或中世纪罗马教皇统治下的"statthinst璦tes"(国中之国)",所以,西方在文化上是不难理解这一现象的,西方原则上视之为一个国家。这样一直过了两百多年,到了一六零二年,日本的"萨摩藩侯"就象当时的日本海盗"倭寇"偷袭中国沿海一样,武力胁迫琉球归为"藩属",在遭到反抗后,于一六零九年派岛津家久,率兵攻入琉球,俘虏琉球王,派兵监督琉球内政四十五年。

一六五四年琉球王终于摆脱了萨摩藩的控制,感念中国的厚道皇恩,主动遣使臣到中国请求册封。当时的大清康熙皇帝封琉球王为尚质王,定二年进贡一次。此后又是二百多年,尚质王朝贡不绝,采用中国年号,沿用汉唐文化,称中国为父国,他们之间的关系类似于西方"父子国"。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近代,欧洲列强开始远征亚洲。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1868),日本"明治维新"运动已经开始,雷厉风行。在经济开放、教育普及和社会西化方面取得巨大进展,但随之而伴生的爆发心理和军阀执政的结果,导致这个国家产生了对外野蛮武力扩张的狼子野心。就在这时,发生琉球渔民在台湾遇难的"台湾事件",给了日本一个借口。 一八七一年琉球居民六十六人航海遇风飘到台湾,被台湾原住民杀害五十四人,余十二人被中国的台湾政府保护,送回琉球,被杀五十四人台湾当局则不过问。这时候日本则以"保护国民"为借口向中国交涉,遭到中国的严词拒绝,大清总理衙门大臣毛旭熙说"二岛具我属土,属土之士相杀,裁决固在于我,何预贵国事,而繁为过问" 日本则从毛的"杀人者结属生番,故旦置之化外,未便穷洽"中,断章取义诡辩硬说中国承认琉球和台湾不属于中国,进一步无中生有地编造:琉球从一六零二年起已是日本岛津藩(萨摩藩)的"藩属国"。

日本以此为借口于一八七三年,兵临琉球,废除国王,另立傀儡。第二年又派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兵三千登陆台湾,大肆攻掠,并披荒屯田,备赖下来不走了。日本军阀山县有棚还提出一个野心勃勃的"外徵之策",企图夺取整个台湾。大清闻讯,派沈保桢统兵万人紧急赴台,并决心死战。日本见大事不妙才肯"和谈",威逼敲诈腐败愚蠢的大清签下丧权辱国的《北京专约》,清廷竟然承认日本此举为"保民益举",还赔偿日本白银五十万两.
中日关系的近代史上,丧权辱国的屈辱事件,自此一发而不可收。

11、菲律宾:
占据9个我国岛礁。

12、印度尼西亚:
占据2个我国岛屿。

13、马来西亚:
占据9个我国岛礁。

14、文莱:
占据1个我国岛礁。


Land Belongs to China but Now Occupied by Foreign Countries

Recently, US Government is accusing China for bullying the neighboring countries. Let’s look at the fact that how much Chinese have sacrificed and how ridiculous US is. The truth is China has the longest land borders in the world.

1. Myanmar

In 1960, both countries singed the Sino-Myanmar Border Treaty. China agreed to give Jiang Xin Po (now mainly belongs to Kachin State), Nan Kan (Nam Hkan), used to be part of Yunnan Province, to Myanmar. It’s about 180,000 square kilometers. The population of these regions is mainly Jing Bo, Dai, Li Su and Chinese. Part of Chinese considers themselves as the descendents of Zhu Ge Liang. There are no Burmese. The main language is Mandarin Chinese and not Burmese. They are using China Telecom. It is considered long distance call when calling to other regions of China but overseas call when calling to the other parts of Myanmar.



2. Vietnam

Vietnam is occupying 28 islands of Xisha Islands (Paracel Islands) of China. On 30 December 1999, the China-Vietnam Land Border Delimitation Treaty was signed in Hanoi by the Vietnamese Minister of Foreign Affairs Nguyen Manh Cam and his Chinese counterpart Duong Gia Trien on behalf of their respective Governments. In that agreement, Chinese Government agreed to give Lao Shan and Fa Ka Shan to Vietnam. In March 1957, Vietnam Government borrowed Bech Long Vi Island from China for them to set up a radar base to fight against US and France. Until today they have not returned. The residents there are only Chinese.



3. Mongolia and surrounding area

4. North Korea

China - North Korea signed "Sino-Korean Border Treaty" in 1962. In that treaty, China agreed to give half of Chang Bai Shan area to North Korea.

5. Nepal

Signed in 1961, Sino-Nepal Border Agreement agreed to give part of Himalayan Regions to Nepal.

6. India

China lost in the 1962 Sino-Indian Border Conflict. As a result, China lost more than 100,000 square kilometer of land.

7. Russia

The Sixty-Four Villages East of the Amur River were a group of Manchu-inhabited villages located on the left (north) bank of the Amur River opposite to Heihe, and on the east bank of Zeya River opposite to Blagoveshchensk. Their area totaled 3,600 square kilometres.

Boli (Khabarovsk) and Heixiazi Dao (Bolshoy Ussuriysky Island)

Kuye Island (Sakhalin Island)

Whole Siberia Area

8. Kazakhstan:

Boundary length more than 1700 kilometers. The two countries signed "Agreement on Sino-Kazakh Border" (1994), "China-Kazakhstan Border Supplementary Agreement" (1997), "China-Kazakhstan Border Supplementary Provisions of the Agreement" (1998).

9. Tajikistan

497 km-long border. The two countries signed "Agreement on Sino-Tajik Border" (1999) and "Supplementary Agreement" (2002). Demarcation was end of August 2008. 3% of controversial area of 28,000 square kilometers, that is about a thousand square kilometers, was transferred to China.

10. Kyrgyzstan:

1,096 km border length. The two countries signed "Agreement on Sino-Kyrgyz borders" (1996), "Supplementary Agreement on Sino-Kyrgyz borders" (1999).

The above 3 countries all gained land from China after they declared their independence.

11. Pakistan

When Chinese Premier Zhou Enlai visited Pakistan in 1965, he proposed to give Kanjuti (Hunza) area to Pakistan so as to strength the Sino-Pakistan relationship.

12. Tuwa (The Tuva Republic)

Area: 170,427 km2

13. Japan

Liu Qiu Islands (Ryukyu Islands)

Diaoyu Island (Kenkaku Island)

14. The Philippines

Occupying our 9 islands

15. Indonesia

Occupying our 2 islands

16. Malaysia

Occupying our 9 islands

17. Brunei

Occupying our 1 island

甘肃骊靬村


骊靬村民头像与古罗马人雕像对比

眼睛是绿色的、头发是亚麻色的,多年以来,位于甘肃省内的骊靬村的居民们一直觉得他们是与众不同的,而他们独特的西方人特征,也引起了英国媒体的浓厚兴趣。

村民们的DNA测试结果显示,几乎三分之二的村民是白种人,这一结果为他们是古罗马后裔的推测增添了不少砝码。

日前,中国与意大利联合成立了兰州大学意大利文化研究中心,其中“早期中国罗马军团后裔研究”项目,将发掘、记录和整理“丝绸之路”一带关于中国早期与罗马接触的丰富历史资源。

骊靬村民DNA检测显示为欧洲血统

公元前元前53年,一支罗马军团对安息发动侵略战争,失败后突出重围,却没有回到罗马,而是神秘消失,2000多年来,神秘失踪的古罗马军团下落一直是个谜。

38岁的骊靬村民蔡俊年(音)长着一双绿色的眼睛,被朋友们戏称为蔡罗马。近日,他在上海进行了DNA检测,鉴定结果为56%的欧洲血统。

古罗马士兵曾在骊靬建村墓中尸体存证据

最早将骊靬村与古罗马军团联系在一起的是英国牛津大学的中国历史教授荷马·戴柏诚,他认为这些罗马士兵向东游荡时,又被中国人俘虏,于公元前36年在现今的骊靬建立了村庄。

戴柏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罗马士兵向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行进时,被匈奴首领征募去攻打中国古代的汉朝,“他们摆的战阵名叫鱼鳞阵,而这和古罗马军队常用的乌龟阵很像。”

同时,位于骊靬附近的永昌西汉陵墓也为罗马人曾住在中国这一理论贡献了证据。戴柏诚称,这些尸体体型高大,眉骨凸出,下颌骨方,相信是罗马士兵被埋葬在这里。

学术界众说纷纭

曾经接触说

“可以肯定的是,中国与古罗马军队是接触过的。”——意大利驻华大使谢飒

时间不符说

“骊靬建立于公元前104年,比假定中的罗马士兵来华落户早了足足半个世纪。”

“在‘丝绸之路’上,中外民族之间杂婚混血很自然,DNA检测结果并不能直接说明问题。”——北京师范大学的历史教授杨共乐

证据不足说

“想让这一理论毫无争议,必须找出诸如罗马货币和武器等证据。”——意大利锡耶纳大学人类学家毛里奇奥·贝蒂尼

意方需提供详细资料对比DNA信息

古罗马军团是否流落到中国?记者连线国内专门负责这一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院马润林。

马润林称,目前研究陷入两大困境。首先,他们的DNA源头究竟是来自古罗马军团,还是通过丝绸之路上东西方自然交流,还没有办法明确分开。

其次,如果意大利方面能够提供详细的罗马军团组成人员、地域的遗传学资料,也可以拿这些资料与骊靬人进行对比应用,但现在这种可信资料也缺乏。

“我们还在不间断地进行追踪,但目前DNA检测结果还无法达到让公众满意的程度,难就难在我们没法确定地说他们就是或者不是古罗马军团的后裔!”他说。

Friday, May 14, 2010

东干人 / Dong Gan

中亚一些国家的穆斯林民族之一。自称回族,系迁居中亚的中国西北回民后裔。其迁居过程主要有两次:一次是18世纪末,清朝乾隆皇帝将居于伊犁河谷的回民安置于中亚。一次是1877~1878年陕西、甘肃回民反清大起义失败后,由起义领袖白彦虎率领余部迁居而去。人数约5000多人,最初住在七河地区(谢米列契耶),其后10年间又有一些甘肃籍回民,因逃避清廷迫害而陆续迁往。
现有人数约51694人(1979),分为两支:一支为陕西东干人,住在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州的马山青镇、朔尔一提别镇与奥克提亚勃尔集体农庄,约22491人。一支为甘肃籍东干人,住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德鲁日巴集体农庄与米粮樊镇,约26661人,其余散居在乌兹别克斯坦和阿拉木图、伏龙芝等城市。农村主要为农民和手工业者,城市中有些是工人和知识分子。所操语言为东干语,系中国汉语北方方言中的陕西方言与甘肃方言的混合,其中甘肃方言是官方语言,被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及学校。由于与其他民族杂居,中年人均能讲流利的俄语,有的通用哈萨克语、吉尔吉斯语或乌兹别克语。东干人早先多不识字,只有少数人能用阿拉伯文拼写“小经”,以后又用过拉丁字母,1953年以后,推广使用一种与俄文相近的文字,并用这种文字刊印报纸、教科书及其他书籍。
东干人信仰伊斯兰教,最初移居中亚时,逊尼派的陕西籍回民与苏菲派门宦的甘肃籍回民各行其是,以后逐渐趋同。现均属逊尼派,信仰虔诚,遵守哈乃斐学派教法。白彦虎在世时,东干人即在七河地区修建了40多所清真寺,均为中国建筑风格的砖木结构。生孩子后请阿訇取经名。生活中严格禁酒,不食禽鸟飞鱼类,严禁吃猪肉。清真寺的阿訇有东干人、吉尔吉斯人、乌兹别克人,他们在群众中普遍受到尊敬。东干人的名字男性一般为哈桑、阿卜杜拉,女的为法蒂玛等。姓氏则以“马”为主,按照中亚人习惯,男的称阿卜杜拉·马基耶夫,女的称法蒂玛·马基耶娃。100多年来,东干人既能与周围的民族友好相处,适应当地的一些风土民情,又能将中国回族文化中的习俗、语言保留下来。如喜食面食,仍用筷子吃饭,食品也保留原来名称,如莲花白、黄瓜、凉粉、卤面、面片儿、馍馍、胡椒等。大多数东干人都能讲简单的汉语,语调中仍有纯朴浓重的陕西、甘肃方言和一些北方汉语成分。结婚时讲究嫁妆、彩礼、闹新房。
现在东干人的文化已相当发达,已有一些著名的东干语言学家、历史学家、作家。出版了一些著作,如“19世纪下半叶的东干起义及白彦虎在其中的作用》、《苏维埃东干史纲》、《现代东干语词汇统计、后缀统计与计量单位的语法特点》等,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国际学术界已将东干人作为一个单一的民族共同体进行考察研究。
据1999年人口普查统计, 吉尔吉斯斯坦东干族人口为51766人, 在哈萨克斯坦为 36900人,两国共计约88700余人。乌兹别克斯坦东干族人口估计不会多于25000人。这样,中亚东干族总人口约有115000人,这一数字与东干族刚刚定居中亚的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相比,增加了10倍。
从1999年吉尔吉斯斯坦人口普查结果看,东干族人口的85%分布在楚河州。楚河州和比什凯克市的东干族人口是东干族人口总数的91%。另外一些地区的情况是:伊塞克湖州(主要是伊尔德克东干乡与州府卡拉科尔)有2948人,占东干族人口总数的5.7%。 也就是说,东干族人口的97%生活在楚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州。此外,奥什州东干族人口为742人(占东干族人口总数的1.4%), 纳伦州东干族人口为399人(占0.8%)。